螢幕的進化讓現代綜合效果器裡面的效果比以前容易調整,真要說看起來複雜的其實反而是多樣化的線路配置,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表演跟錄音前,你需要知道哪些幫助你更快完成設置 Quad Cortex 的技巧。
一、螢幕從上往下拉與從下往上拉都有機關
Quad Cortex 除了效果器的頁面外,在演出時為了讓演出者可以一目了然每顆踩釘的功能,只要從螢幕底部往上拉,Stomp 與 Preset 模式就會出現八顆踩釘對應的效果器類型或對應 Preset 名稱,並且可以透過觸控來開關這個效果,放在桌上使用時也非常方便,如果在 Scene 模式下還能為每個 Scene 重新命名、方便整理效果喔!
另外,如果螢幕從頂部往下拉的話(說實在話跟 iPhone 拉控制選單有87分像)就可以看到 Quad Cortex 機背所有接孔的狀態,有亮起的表示是有在作用中的輸出或輸入,顯示綠色的接口則表示當前在螢幕下方控制輸出、輸入的音量,對於需要使用多重輸出(像是一軌接實體音箱、一軌進入 PA 系統)的使用者,就可以在這裡控制每個輸出的音量平衡,不用動到預設好的效果器參數。
二、了解效果器畫面中的輸出、輸入與路徑
Quad Cortex 的機背接孔雖然都有標示功能,但像是 Return 孔真要當一個樂器輸入孔也並非不行,我們甚至測試過兩個 Input 與兩個 Return 接上四把吉他與貝斯,在 Quad Cortex 強大的性能下也是可行的喔!由於輸出、輸入眾多,加上最多有四條路徑可以使用,因此畫面上最左與最右兩列的 Input 與 Output 就顯得格外重要。
點選左列的 Input 可以發現看到有 Input 1、2與 Return 1、2的選項,讓你的每個輸入孔都可以接上樂器的方法,如果需要雙聲道輸入的朋友,下方也有 Input 1/2、Return 1/2 的功能,另外透過電腦接上 USB 的話也可以在錄音軟體 DAW 上設定 5、6、7、8四個 USB 對應的輸入音軌。
Output 是相對需要好好設定的部分,由於 Capture、IR Loader 以及空間系效果器是相對吃性能的功能;因此在點選第一串最右側的 Output 區塊可以看到除了能指定輸出到各個 Output 與 Send 孔外,最下方還有 Row 3、4 的選項,這樣就能讓第一行效果器串銜接到第三或第四行分攤演算的效能,讓 Quad Cortex 的性能最大化。
三、並連效果器串
除了串連的功能外,並聯是 Quad Cortex 的重要功能,像是透過分開乾濕訊號強化空間效果,或是並連一組較 Low Gain 的音箱讓 High Gain 破音更有顆粒感。
只要長按空的第二行(或第四行)效果器串就會跳出與第一行(或第三行)並聯的功能,線路上有兩種模式,可以從圖示看出一種是並聯後回到原訊號鍊,一種是變成第二聲道,一般來說想要做出雙聲道或者乾濕分離效果的朋友會選擇後者,而為了增加聲音扎實度的朋友會選擇前者,但相信現在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使用方式,就等玩家們去發掘了!
四、不要因為場地改變自己的設定!2.0版新增 Global EQ 功能
相信購買 Quad Cortex 的朋友許多是依賴它演出時能有穩定的聲音表現,至少在進入 PA 系統前我們有了非常統一的聲音,但有時候演出或練團時,監聽系統聽到的聲音就是跟在家用時不一樣,如此一來是否該去調整好不容易做出的好聽 Preset 呢?
2.0版 Quad Cortex 新增加了 Global EQ 功能,目的是控制機器整體輸出的音色。只要螢幕從上往下拉叫出接口畫面後,就可以在右上角的勾勾旁邊看到 EQ 的圖示,點選後就可以看到一個 5 Bands Parametric EQ,點選畫面右上角的電源按鈕就可以開啟,五個店有分別的音量(Gain)、頻率位置(Frequency)、Q 度與輸出量(Output)可以調整,並且可以設定每個點的 EQ 類型,如 Peak、Hi Pass、Low Pass、Hi Shelf、Lo Shelf,是非常有誠意的專業 EQ,讓 Quad Cortex 配合現場的音色做調整,而不必動到使用者辛苦做出的心愛音色。
希望今天的線路設定有幫助到覺得 Quad Cortex 看起來好像很複雜的朋友,實際上要學會使用 Quad Cortex 最快的方法,就是立刻下單買一台,您說是吧?
*參閱 Quad Cortex 2.0說明書 p.59 Setup Example
*參閱 Quad Cortex 2.0說明書 p.16 Global EQ